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第12届海峡两岸空间/太空科学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12 | 【打印】【关闭】

  12届海峡两岸空间/天空科学研讨会于96日在云南昆明开幕。本届会议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台湾太空科学学会协办。中国科技协会、中科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等单位的领导应邀出席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大会主席吴季研究员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海峡两岸老一辈科学家与海外华人学者共同创建海峡两岸空间/太空科学研讨会的历程。24年来,在两岸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系列研讨会克服了两岸关系波动等不利因素,一直稳定举行,为加深两岸空间科学的交流,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季主任还指出,当前在空间科学领域涌现出很多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如量子科学、地外生命的研究等等,青年科学家一定会在该领域大有可为。

  台湾“中央研究院”李罗权院士在大会致辞中赞扬了大陆近年来在空间科学领域的迅速发展,欣见青年科学家团队的不断壮大,他希望两岸科学家共同努力,并建议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打破欧美的垄断。此外,中科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李芳芳副主任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的于晟主任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吴季主任、李罗权院士、金光研究员和刘正彦教授做了大会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近几年来两岸在空间科学方面取得的进展与研究成果成果,包括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福卫三号、七号,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吉林一号”的观测成果等。来自海峡两岸的70余名会议代表,以及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百余名高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听取了大会报告。

  本次研讨会围绕太阳与行星际物理、近地空间物理(磁层、电离层及中高层大气)、空间探测和空间应用四个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介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子午工程”,中欧合作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任务、台湾电离层掩星星座等重要空间科学计划,报告近年来在日地空间物理、行星科学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探讨未来海峡两岸空间科学探测计划相互配合的可能性。

  (供稿:国际合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