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微波遥感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一系列重要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和应用发展研究计划启动,一系列面向应用、面向地球与空间科学探测的卫星计划得以提出和实施,对微波遥感技术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
会议共收到论文171篇。经过会议学术委员会遴选,安排口头报告129篇、墙报论文32篇。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卫星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微波遥感新机理与新技术,微波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以及微波遥感模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10月12日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和大会报告,由中科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董晓龙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孟新、我国著名微波遥感专家、本次会议主席姜景山院士以及普洱市气象局罗庆仙局长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致词。
大会共安排了六个特邀报告。姜景山院士主旨报告的题目为“天空地(海)协同探测-广义微波遥感新机理、新能力”,报告提出了广义微波遥感的宏观概念,指出利用微波遥感进行天空地海协同探测,形成立体观测网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复旦大学金亚秋院士、中科院电子所吴一戎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卢乃锰总工、中科院遥感所施建成研究员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张云华研究员分别围绕《从散射辐射传输成像到定量精细遥感信息智能感知》,《微波成像技术新发展》、《普洱微波辐射校正场介绍》、《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介绍》和《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飞行试验》等做报告,阐述了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方向。
12号下午开始至14日上午,会议围绕中国卫星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微波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微波遥感模型研究、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微波遥感新机理与新技术、水循环微波遥感专题等6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会议期间,经会议学术委员会评定,来自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四名学生获得了优秀学生论文奖,会后《遥感技术与应用》、《空间科学学报》还将择优发表会议论文。
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筹)、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以及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北京分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云南省普洱市气象局协办。
本届大会对近年来我国微波遥感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为国内从事微波遥感相关技术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必将为未来我国航天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图一:开幕式嘉宾
图二:开幕式现场
图三:姜景山院士围绕“天空地(海)协同探测-广义微波遥感新机理、新能力”作报告
图四:金亚秋院士以《从散射辐射传输成像到定量精细遥感信息智能感知》为题作报告
图五:吴一戎院士围绕微波成像技术新发展作报告
图六:孟新主任致辞
图七:优秀学生论文颁奖
图八: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