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党建与创新文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现在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党建与创新文化
明确人生规划,坚定成就志向——访中科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晓龙研究员
2014-10-23 | 【     】【打印】【关闭

  “做人要有规划,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自己;做学问眼光要放远一点,视野要开阔一点;做事情要有兴趣,没有兴趣是做不好事情的。”——董晓龙

        2014年10月14日下午1点,《仰望星空》编辑部一行三人来到位于九章大厦A座10楼的董晓龙研究员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董晓龙,1969年9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2月至2003年12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先进遥感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载人航天、应用卫星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曾负责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神舟四号飞船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定标工作;承担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有效载荷预研及工程研制任务;担任过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航空遥感系统机载全极化微波辐射/散射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和国家气象行业专项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项目负责人。目前担任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微波散射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计划背景研究课题负责人。

     董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在求学时代的经历和体会,董老师提到他在保送大学时最初选择的是西安交大的金属材料专业,因为金属材料专业是西安交大当时仅有的两个有院士的专业之一,但他后来并没有从事金属材料专业,对于现在我们的研究生而言,许多人现在做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与将来的工作相关,因此董老师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中学时代确定自己将来从事的专业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研究生认为自己将来所做的工作一定是与现在所学的相关也不是绝对的,未来不是这么规划出来的。但是很明确的是他从小就是喜欢做科研的,所以人对自己将来的愿望或者期望还是应该明确的。

   

  在谈到现在的研究生对导师让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迷茫时,董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建议。“读研究生首先是来培养和成长自己的”,董老师说,“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和我的导师并不是把要求研究生去完成一个工作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明确的说出发点不是让学生去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而是说完成研究课题其实是一个手段。研究生阶段重在成长,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不管对学生还是导师而言,都不应是根本的目的。”董老师又从自己读研究生阶段的感悟出发,谈了一下对当代研究生的期望,“读研究生对自己要有规划,即你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董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研究生选课期间问导师,课程有没有用,跟将来做的工作有没有关系,董老师觉得这对研究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自己觉得将来想做什么,需要学什么来充实自己(当然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指导),但是首先应该是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包括研究生阶段的选题,董老师认为,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告诉老师想做什么,这个方向上有什么能做的事情,这是更好的事情。导师发挥的作用是,帮你决定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做下去,是不是学科前沿,做这个有没有意义等。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是,研究生要有意识的对自己进行培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董老师认为,学生在学科前沿和专业问题上可以请教导师,但是对于不具体或者不是特别专业的问题,一个好的导师绝不是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应该给学生更多发挥的天地。

  在董老师的个人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他曾经申请到美国杜克大学先进遥感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在航天微波遥感方面的研究水平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做研究而没有留在国外时,董老师的回答显得简单而真诚:“美国的航天遥感虽然是最先进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航天遥感这个领域,在美国只能看不能做,不会有机会去做系统性的工作,想做这个事情,是没有什么选择的,这不是放弃什么,而是追求什么的问题。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追求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对人生一定要有个规划。”

  对做研究生如何能起到研究生发挥的作用这个问题,董老师谈了他的想法和建议:第一,研究生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定要规划好自己,规划不只是怎么去完成课题,这只是整个过程中间的一个环节,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和积累自己;第二,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特别是到了博士阶段,读文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自己做的那个问题,就是眼光要放远一点,视野要开阔一点,要把自己放的更宽一点去做事情;第三,一定要有兴趣,没有兴趣是做不好事情的。

  最后,董老师提到,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一定是从小事情做起的,但是一定不能把自己淹没在小事情中,还是要有志向。既然是有志向的,一定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另外,要关注前沿,不能只做一个“工匠”。对刚开始调研的学生而言,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去发现问题,要有目的,同时,他也给出了研究生一个忠告,就是要主动跟自己的导师交流,主动与导师进行探讨,主动性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我们科学院的研究生而言,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只跟自己的同学或者导师交流,应该充分利用科学院的这种团队资源,系统地学习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知识。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董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他求学和做导师的感悟和体会,举出了一些他学生时代的例子,也针对我们提出的个人学习方面的困惑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通过与董老师的交谈,我们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对科研工作的热忱以及身为一名导师他对学生的精心培养。我们也衷心的祝福董老师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一帆风顺。

  文 | 李咪咪

  访谈 | 李咪咪 邹业楠 陈坤堂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